近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向4931位员工授予约1.749亿股小米股票。据悉,这是小米集团上市以来针对员工的最大一次激励。而在去年7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小米两次授予员工股票。在再次宣布进行股权激励的同时,雷军还表示,继去年招聘5000名工程师后,今年将继续维持这一规模。小米对人才的渴望为何如此迫切?
技术人才奖励丰厚
据悉,这笔激励计划的对象包括小米“创业者计划”第二期入选员工以及其他优秀员工,但并不包括公司高管。小米方面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这次的激励计划中,技术人员占大多数。
据了解,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2020年8月提出“创业者计划”,表示将选拔一批核心技术专家和年轻管理干部,给予类似早期创业者的回报,激励大家以创业者心态和投入度开启小米新十年征程。该计划的选拔条件为“首先要认同小米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有能力、有潜力,并且在核心岗位要有突出战功。该计划基于业绩考核,股票成熟期将长达十年,实现个人收益与公司业绩的高度绑定”。
“小米的激励确实集中于技术人才。小米坚持技术立业,对技术人才的奖励毫不吝啬。”一位相关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今年1月,小米集团还举办了第三届百万美金技术大奖的颁奖典礼。自“百万美金技术大奖”设立以来,共有“小米环绕屏”“MIUI隐私保护”“120瓦有线秒冲”和“小米CyberDog”等四个团队获奖,每个团队获得100万美元奖励。
不过,除了“百万美金技术大奖”这一现金奖励外,小米在业内广为人知的激励行动主要是以股权激励的方式。
2021年7月2日,小米向700名首批入选小米“青年工程师激励计划”的员工授予了总计1604万股小米股票。这700名工程师的工作领域覆盖了研发、测试、产品经理、材料工艺等众多前沿岗位。
激励手段层出不穷
从事技术工作的小米前员工博然(化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小米的薪资待遇在手机行业里并不算差。
“小米的薪资构成基本上是固定薪资,然后(再加)一个月700元饭补、生日300元京东购物卡。”博然告诉记者,“人文关怀就是节日会准备一些小礼品,端午节发一个粽子,圣诞节发一个苹果什么的。虽然没有加班费,但加班情况并不多,周末还是有双休的。”
博然还告诉记者,小米对技术人员的确重视,但在顶级技术人才方面还比较欠缺,还没做到“为求一人而不惜重金”。
“小米的某些部门的人才流失率是比较高的,这些部门恰好是行业内的热门领域,人才争夺比较激烈。事实上小米给的薪资已经很高了,但可能别人给得更高。”博然说。
小米曾在2019年邀请国际语音识别和AI领域的天才教授、语音识别开源工具Kaldi之父DanielPovey出任小米集团语音首席科学家,但是在2019年之后,却很少再听到此类消息。
面对行业常见的人才流失问题,小米方面对记者表示,小米的核心战略是“手机XAIoT”,人员稳定性事实上是较高的;在优秀人才选拔方面,小米除了应届生招聘计划外,还开启了“未来星”计划。根据小米官网,小米未来星计划是面向全球高校顶级博士及硕士毕业生打造、以培养小米未来技术精英以及领域专家为定位的专项校招项目。
小米方面告诉记者,集团对于“未来星”的选拔非常严格,入职便有极具行业竞争力的薪酬以及股权激励。该计划在今年是第三期,累计入职人数已经有40余位。
人才成为破局关键
雷军表示,继去年招募5000名工程师后,今年将继续维持这一招聘规模再招募5000名优秀的工程师,甚至喊话:“现在加入小米,舞台足够大,机会足够多。”
为什么小米对人才的渴望如此迫切?雷军在个人公众号里发文称,新十年的起步阶段,小米面临着一系列决定小米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三年拿下手机全球第一;产品体验正式对标苹果;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端化;AIoT生态全面展开,以及智能汽车相关的事业蓄势待发等。
这些或许都是促成小米人才渴求的原因。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超越了苹果,首次排名全球第二位。2021年8月,雷军表示,要站稳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第二位,并在三年内登顶全球第一位。
然而,2021年第三、四季度,小米出货量又退回到全球第三位,并以全年出货量全球第三位的成绩收官。小米年报显示,根据Canalys数据,去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位,市占率14.1%。
而智能汽车的发展对于小米来说更是新的课题。2021年3月,小米宣布智能汽车项目正式立项;同年9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小米年报显示,截至目前,小米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未来将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
“小米是一家靠营销起家的互联网思维硬件公司,与友商相比缺乏历史性的技术积累,在销售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小米需要再上一个台阶。要在科技硬实力上有所突破,那就必须从人才入手,招揽顶级人才,组建人才梯队,留住核心人才。”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小米对于人才的巨量投入是研发升级的保证,但也会给公司带来财务上的负担,需要小米有大量可持续的利润来支撑,但这又会削弱其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可能会对市场拓展带来负面影响。总之,从长期发展看,小米必须重金揽才,但从短期来看,小米又必须保证营销战场有力度,这两者之间需要平衡。”马继华表示。
(记者 赵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