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沉默的少数”,越需要投入格外关爱。疫情之下,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更加突出,需要社会各方的格外关心。过去的一个多月,114这样一个上海人都很熟悉的热线电话主动外呼了1.8万名老人。
图为上海数字伙伴助老保供热线的客服人员根据街道提供的名单致电老人。
图为上海数字伙伴助老保供热线的客服人员根据街道提供的名单致电老人。
为了帮助解决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物资保障问题,在上海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民政局等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应用促进中心、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牵头,联合上海电信号百公司,家乐福、大润发、华润万家等重点保供企业,与相关基层社区共同开展了“数字伙伴助老保供”专项行动。通过一条条电话录音,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老人们在疫情之下的生活需求。
而另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在就医配药的需求上。
话务员收集到老人各方面的需求后,根据情况的紧急等级在第一时间向老人所在街镇、居委反馈。令人高兴的是,上面两位老人都及时拿到了自己所需的药品。那位需要成人尿不湿的老人,不仅成功给自己的老母亲补到了货,还帮整个小区解决了这个难题。
图为志愿者将保供物资给老人送上门。
图为志愿者将保供物资给老人送上门。
吉佳慧从3月底浦东封控后就进入了居家工作状态。4月18日开始,像他这样的20名114专业话务人员、10名中台保障人员一起投身于“数字助老保供”专项行动,为老人与社区搭建起畅通的生活关爱“补给线”。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打完今天的第65个电话。他还记得,曾经最长的一通电话打了将近40分钟。话务员不仅仅是记录老人们的物质需求,也是在电话的那头陪他们聊聊天,满足精神慰藉。
当前,“数字伙伴助老保供”专项行动还在不断拓展中。在上海市经信委等部门的协调下,这一模式将会融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工具,并复制推广到更多的基层社区,覆盖更多的老人,既为疫情中的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供生活保障,也为疫情后形成持续性的数字化助老服务新模式做好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