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震区连续高强度工作了好几天之后,无锡蓝天救援队员陈学林随同队友撤离。他曾经参加过很多灾害救援,但是土耳其地震惨烈景象让他触目惊心。2月16日,陈学林告诉紫牛新闻记者,震区很多建筑使用海沙和圆钢作为建筑材料,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可能是粉碎性倒塌的原因之一。这几天他们和当地人携手救援,结下深厚的友谊,并且受到最高礼遇,“他们的政府领导感谢我们不远万里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来帮助我们,我用英语说,One Earth, One world,就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
蓝天救援队在土耳其震区工作
当地建筑多用海沙和圆钢,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陈学林作为第二批支援土耳其地震救援的蓝天救援队员,10日从南京出发,11日抵达土耳其震区后一直连续工作,直到15日才撤离。他告诉记者,因为地震已经过去了10天,废墟中探测不到生命迹象,失踪者基本上没有生还希望,当地政府开始使用大型工具开挖,不再用人工方式,国际救援队完成了使命,基本上都已撤离。
陈学林加入蓝天救援队已经有很多年,参加过很多灾害救援,到土耳其之前,陈学林曾经无数次想象过地震场面,可是真到现场以后,触目惊心的景象让他终身难忘:残垣断壁,危楼耸立,救援难度已经超过人类的能力。
当地军警24小时保护救援队
在一处倒塌的民房里,救援队找到6个遇难者,其中有一位母亲搂着一双儿女,他们在第一次7.8级地震结束后进屋拿东西,结果遇到第二次7.8级地震,“人间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虽然山川异域,但是同样为人父母,有一种难过叫说不出的痛……”
有一个任务点掩埋了大约90人,他们赶到的时候,负责守卫的军警表示不用再救援,反正不会有活的,就等大型器械进入开挖。陈学林听到这句话,感觉“比土耳其最近的天气还冷,我想在遥远的中国是不可能有这种话的。”
陈学林把头盔送给一位土耳其警察
陈学林了解到,震区建筑很多建筑的混凝土使用的是海沙,它的颗粒很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更严重的是海沙含有天然盐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海沙如果用于建筑工程,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科学的使用。中国明确规定混凝土如果使用海沙,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主要是对氯离子和海砂中残余杂质进行处理。救援队发现,土耳其地震中倒塌的很多建筑所用的混凝土一捏就碎,如同豆腐渣,看来没有经过专门处理。
另外,倒塌建筑的混凝土大量使用的是光滑的圆钢,而不是螺纹钢,它和水泥结合的时候缺乏拉力,也影响到建筑强度。
因为倒塌的房子太多,而且很多都是粉碎性倒塌,他估计当地在数月之内也不一定能把废墟清理完。
陈学林和一位曾经在上海交大留学的翻译合影
衣服、袖标、姓名贴都被拿走当纪念
在震区工作的时候,救援队连天加夜搜寻可能的幸存者。陈学林告诉记者,救援队分成几个组,挖掘的时候10分钟更换一次,有安全员负责观察建筑是否有倒塌的危险,为队员确定逃生计划。“兄弟们非常辛苦,有时候通宵工作,干到半夜两三点钟才回营地。”
营地设在当地的一个中学里,每个房间大约挤了30个队友,在地上铺毯子睡觉。因为任务繁重,而且有时差,陈学林经常只能睡3、4个小时。
蓝天救援队抵达伊斯坦布尔机场后受到热烈欢迎
但是,参加国际重大灾害救援是陈学林的一个夙愿。“我今年51岁了,以后再有国际重大救援可能也无法参加了,所以下决心去土耳其。出发之前,我老婆也反对,我跟她说不管怎么样,你要理解我一下,并且把银行卡密码等东西全部告诉了她。”
好在这次国际救援任务很圆满,也特别的安全。土耳其应急和灾害管理部全程指派军警持枪保护,每次出任务都安排多个翻译。只要他们在现场,当地百姓都会用手摸着胸口表示感谢。而且震区处在边境地区,存在安全问题,救援队工作期间一直有上百名持枪警察24小时守护。
蓝天救援队抵达伊斯坦布尔机场后受到热烈欢迎
救援任务结束后,他们离开马拉蒂亚营地的时候,数日来生死与共的当地人都哭了,救援队员的衣服、袖标、姓名贴、国旗标志等都被拿走当作纪念,“他们身上都是中国元素,把五星红旗贴在胸口,把蓝天肩章戴在肩上。”陈学林在作业的时候被一根钢筋打到,幸亏有头盔保护才没有受伤,这顶头盔上有姓名和血型等资料,他把头盔送给了一名保护救援队的警察,“它保护过我一次,我就把它留在土耳其了,我想让它在土耳其也可以保护他们。”军警们也毫不犹豫送给队员们很多东西,包括警服、徽标等等。一位将军把自己的军衔取下来,跟救援队的一个指挥官交换礼物。
15日晚上,蓝天救援队到了伊斯坦布尔机场,机场的领导出来迎接,所有的人都向他们起立鼓掌。“现在土耳其人只要看到穿救援队服的中国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主动邀请合影。”
16日在伊斯坦布尔休息一天,当地政府很重视,安排导游陪他们在伊斯坦布尔转一圈。当地时间17日早上6:55从伊斯坦布尔飞阿布扎比,在阿布扎比等候10个小时,转机飞广州,然后再从广州飞回南京。
据统计,土耳其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国有一万多名志愿者赶来救援,中国各种救援队加起来可能有近千人。陈学林还看到墨西哥、巴哈马等国的志愿者穿越半个地球来到土耳其。“大家反正是一条心,昨天他们的政府领导来慰问我们,感谢我们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从这么远的地方来帮助他们,我说了一句英语,One Earth, One world,就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宋世锋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