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1400米,森林覆盖率超过85%,石院村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世界遗产地·巫山五里坡”的核心区。
(资料图)
一年多以来,石院村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绿色产业,将蔬菜卖到重庆中心城区和武汉,成功实现村集体经济首度“飘红”,最近又发展起康养休闲喜迎八方来客。
从无到有
小蔬菜长出大产业
十月,秋风萧瑟。石院村藏在大山里,静谧安然。
因为森林覆盖率超过85%,石院村像一幅油画——田边一条路,路边一排房,房后一片林。喜人的是,乡村振兴和风劲吹,田边的路换成了横贯全境的当阳大峡谷旅游环线,路边的房屋已标准化打造,变成三层楼的“小别墅”。
田里,番茄、青椒历经旺季,依然在一茬接一茬生长。如果雨季来得迟一些,十一月依然有成吨的收成。冬季来临,萝卜、包菜将被种下,开启新一轮的蔬菜旺季。
这样的变化,在一年前还难以想象。石院村虽颇具地理优势,但大部分农户习惯单打独斗,经营规模散、小、弱。如何早日“破壳”,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征程中有所建树?是一道必答题。
去年5月,由重庆市委组织部派驻的刘代和,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队进驻后,按照每年500元/亩的价格,一次性流转当地27户村民土地80亩,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合作社发展蔬菜生产,种植优质新优、芜湖椒、二青条青椒60亩,大红果西红柿20亩。
土地流转成功后,传统的挖锄、现代的微耕机……一遍一遍在地里翻飞、吼叫,标准化的菜地成了村里新风景。
为抢天时抢季节,村里动用所有劳力。蔬菜基地天天有人干活,种菜、查看长势、观察病虫、踏勘雨灾等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种子播下去,长出希望。2021年,石院村的蔬菜销往重庆中心城区、武汉等地,年创产值100余万元。
一波三折
逆境中看见新天地
去年,石院村蔬菜产业虽刚起步,但发展顺遂。今年,却一波三折:
4月28日,一场大雨从晚上下到白天,标准化的菜地变成了望不到边的河;
7月25日,冰雹袭来,番茄、茄子、辣椒被砸烂,蔬菜枝条断裂,损失惨重;
8月,又逢干旱……
重大挫折面前,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村干部,连夜召开村民院坝会。夜幕下,大家围坐一起想办法。
会议记录本上,清晰地写着冰雹灾害后的三条应对措施:
为农户购买蔬菜种子(萝卜白菜包儿菜)64亩,其中村集体经济30亩;
为农户购买仔猪21头,每头补助400元;
为三个方向分散农户购买水管4500米,并安装到位引水入户。
抗灾自救,村里所有受灾农户都可以拿到免费菜种,如果自愿务工的,村里还尽可能地提供机会。
“我们离下庄近,下庄精神也给了我们很多力量。”刘代和说,如今的石院村村民都有一股子干劲、拼劲和闯劲。
今年,村里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全村辣椒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50亩,西红柿20亩,加上其他种类总产值达200余万元。
村民的生活终于像辣椒一样红火,西红柿一样甜。
蔬菜产业的“雪球”滚大了,如何继续实现新突破,还有两块硬骨头要啃。
一是销路。蔬菜成熟后采摘期短保鲜期也短,如何销往大中城市批发市场?
二是技术。蔬菜种植有较强的技术性,需要培育技术人员。
驻村工作队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建议由乡里牵头组建销售专班,实行“帮扶集团销售+批发市场销售”两条腿走路。同时,派农技人员攻关,掌握蔬菜种植的各项技术,为产业壮大发展打下基础。
接二连三
康养休闲催生好未来
做大蔬菜产业,石院村又做起康养休闲的大文章。今年夏天,该村走出了一条“接二连三”的路径。
石院村做康养休闲,是有优势的,地处五里坡世界遗产核心区,又是“走下庄天路,学时代楷模”的途经之地,还有至大昌古镇、当阳大峡谷的旅游环线横贯全境。
该村聘请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全村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引进重庆市巫山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对全村33幢民房进行改造升级,按照“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升级改造全村12幢土木结构房屋,打造高端民宿产业。
除了翠绿,高饱和度的黄色也成了村里的主色调。村里打造的向日葵景观步道,深受游客喜爱。
金秋十月,一朵朵盛开的向日葵,就像一张张笑脸,铺就温暖底色。
村里还联营成立“云上竹贤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建成“乡村会客厅”、建设康养民宿、衍生产业链条,全力打造石院生态康养休闲基地村。
“公司出钱装修,村民自己住一层,其他的接待游客。”刘代和刚到一家新装修的农户家看过,“修得非常巴适。”
运营最好的一家民宿,“一个月毛收入超过20万元。”
有高山,有密林,有好空气;有民宿,有田园,有希望。
如今,村里出现返乡创业热潮。石院村在乡村振兴路上,将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向敞亮的未来。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李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