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体育馆内的迪安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几乎是“极昼”的,唯一的区别在于,白天是阳光照射形成的光亮,晚上则是灯光而成的通明,这里的24小时分为两班检测人员,而机器则是马力全开。
从上俯瞰,气膜实验室像是五个并排连接的大棚,外加一座单独的大棚,占地约为2300平方米。该实验室负责人师玉鹏介绍,单独的大棚是样本接收区,样本在这里进行预处理,比如系统录入、清点样本数量等。五个相连的大棚由中间及两边分为试剂准备区、两个样本制备区、两个扩增区。在试剂准备区,检测人员进行试剂分装和扩增反应液的准备,完毕后传递至样本制备区。在样本制备区,检测人员进行目标核酸的提取,制备完成后传递至扩增区。而扩增区则是测定、分析及结果报告。“相当于两套班底同时开展检测工作,提高效率。各环节依工作特点所需的时间不同,仍需较多人工操作,首批样本从接样到出结果总体一轮下来在4个小时以内。”
那么,气膜实验室有什么特点?该气膜实验室负责人师玉鹏介绍,不管是方舱实验室还是气膜实验室,除了形态区别外,方舱实验室快速灵活,对外部环境要求较低,而气膜实验室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但产能要比单体方舱实验室大,24小时产能在13至15万管。
为了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检测人员在细节上下功夫。在解决卡点和堵点方面,比如,有些样本的条形码是环贴的,扫样或手工录入的时候就会耗费时间,可能会耗费10到20秒甚至更长,我们就会与政府及采样人员沟通,由环贴改为纵贴,仅需几秒钟就能完成,虽然看似缩短了几秒钟时间,但在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之下,节省的时间积累起来也很多。
标准化和信息化是提升效率的手段。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将每一板样本进行编码,只需扫码就能实现实验室样本流转、报告发布、结果导出上传等环节无缝衔接,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追溯阳性样本。
(总台记者 梁志玮 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