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记者 陈颖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长三角很忙。
6月5日上午,2023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合肥拉开帷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主要党政领导齐聚一堂,“走亲戚”聊一聊,同享发展成果,共商发展大计。6月6日,还将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签约重大合作项目。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3周年。
5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成为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从2018年开始,三省一市GDP占全国比重始终保持在24%,8个地级以上城市入围全国“万亿俱乐部”,占全国1/3。
这些数据印证着一个共识: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作为长三角三省一市最高决策沟通的重要机制,不难看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重要性: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这个会将为长三角的未来发展定下基调、把握方向。
先介绍一下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简单情况。
在全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中,长三角地区是启动时间最早、合作体制最完善、运作机制最成熟的区域。早在2003年,长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启动,这一年也被称为“长三角元年”,至今已整整20年。
2005年12月,首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召开,地点在杭州。
2008年初,中央领导提出“泛长三角”概念。当年8月,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强烈表达了推进长三角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意愿,得到两省一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12月,安徽参加了在浙江宁波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
这是安徽首次出席。长三角合作形成沪苏浙皖“1+3”的局面,至今已有15年。
由此开始,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扩容”为三省一市。
潮新闻记者 陈颖 摄
今年这次也是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及其系列会议从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第2次在安徽召开。
目前会议的主办地基本按照“浙-苏-沪-皖”这一次序轮流举办,这也意味着,明年座谈会将“移师”浙江举办。
5年来,长三角区域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以这次的举办地安徽为例,这些年,安徽经历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正努力做“上进生”的过程。
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前期,经过10多年发展,沪苏浙本地市场发展的空间日益饱和,向西扩张,势在必行。而长三角向西扩展,安徽首当其冲。安徽东部有22个县(市、区)与苏浙两省在行政边界上毗邻,腹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2021年12月发布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重要方面就是发挥安徽腹地广阔的优势。
覆盖的范围广,座谈会涉及的内容也更多了。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这项工作更是步入了 “快车道”。座谈会举办期间,还将举办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开展相关成果发布。
现在,长三角地区天更蓝水更清。
2022年,长三角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I-III类)水体比例达到89.4%,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下降26.2%。
五年过去,人们的生活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再说几个数字:目前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1.5万余家医疗机构已经实现了医保“一卡通”,累计结算1300余万人次,涉医疗费用近36亿元,异地就医看病不再难。目前,安徽获批建设的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就有4个输出医院来自沪苏浙。
此外,长三角异地乘车近1500万人次,苏、浙、皖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可在全国327个城市刷卡乘车,10个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也能乘车“一码通行”。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就医出行,在长三角办事创业也更快捷。
截至2022年底,在长三角区域已实现人社领域95项政务事项支持群众凭卡办事,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万余台(套),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支持890家次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超过4.6亿元。
还有很多变化:沪渝蓉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加快建设,沪苏湖、通苏嘉甬等铁路与腹地主要城市快速联通,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1.5小时快速通达。
同时,跨省公交的开通,也大大方便了省际毗邻地区的百姓。以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广德为例,该市已开通跨省公交8条,线路总里程193公里,覆盖沿途40多个行政村,方便百姓约15万人。
便捷的交通,带来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区域内的畅通流动。2022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371个、实际到位资金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这种全方位的合作和一体化,毫无疑问将带来更多机遇和红利,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进一步”注入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