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鞠小童 (资料图片)
你眼前的这尊小巧可爱的浅豆青色瓷俑,一个头圆体胖、穿着肚兜的孩童,双腿盘坐,双手环抱一只鞠球,头戴瓜皮帽,微向后仰,挺鼻,长耳,细长眉眼,小嘴带笑,像个古代的“手办”。这就是我了,一出土,就萌翻了考古发掘现场的叔叔阿姨。我学名叫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抱鞠童。有人亲热地给我起了人类名字:“宋小鞠”,一下就跨越时空,拉近了跟大家的距离,挺好。
1999年淮北市拓建一段公路时,发现并抢救发掘了位于柳孜镇的一座古运河古代码头,这个中国大运河考古重大成果,入选了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抖落一身河泥,得以重见天日。很多伙伴与我一同走出了黑暗,古色古香的沉船、华美精丽的瓷器……我们为确认古代通济渠的流经路线提供了有力证明。时光封存了我的小巧可爱,也天然地给了我们很高的“辈分”——我们“肚子”里,可是藏着当年舟楫如梭,汇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的无数繁华往事。
淮北市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副研究员武可介绍我,像夸耀自家孩子,“这件器物,在展示宋代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的同时,蕴含有丰富的体育文化信息,是一件难得的影青瓷精品。”
我产自景德镇,是那座因北宋景德年间烧制精美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都的杰作。瓷雕,通过手工塑造可视可触的立体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泥与火的完美结合体。在瓷类家族中,雕塑件相对稀少。宋代的雕塑件,多为一些动物类的小玩具和用来供奉的观音像。所以,请原谅我的小小傲骄,因为像我这种反映历史生活题材的抱球童,实在是骨格清奇、极其稀罕,因而卓尔不凡。
我反映了一项风靡宋朝的“国民运动”——蹴鞠。这项类似足球的体育运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而在宋代发展到顶峰。从皇家内院到瓦肆巷坊大肆流传,无数人趋之若鹜。那时有国足——宣徽院主管的皇家球队,经常出入外交场合;有专业俱乐部——管理成熟的圆社在各城市连锁分布;有全国性比赛;还有技艺高超的一众球星。大家现在最熟悉的一个家伙,就因球艺发迹,由苏轼推荐给一个骨灰级球迷、后来的宋徽宗,但由于他在专业领域之外,输出负面社会价值太大,而在中国历史上声名狼藉。只有引发全民兴趣的“足球社会”里,才能产生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我就是这种体育娱乐生活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富足和城乡商业的丰富多彩。
命运的无常流转,让我遗落在大运河底。我见证了大运河千里通波,这个媲美长城的古代超级工程,使得商品流通、技术交流更加便捷,还带动了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在柳孜遗址一道出土的瓷器“兄弟”们,涵盖国内几十座著名窑场的产品。颜值、价值较高的伙伴,在淮北市博物馆的盛世流光厅闪亮登场。我们纵跨隋唐宋金,横跨东西南北,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体现了大运河开放包容、网罗四方的功能。对我的故事感兴趣吗?来淮北市博物馆看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