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1日电 在中国日报原创新媒体节目《少年会客厅》第二季第3期《跨越海峡的不只是思念》中,我们见到了来自台湾嘉义的宝岛甜妹郑雅羚。当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聊各地方言时,古灵精怪的她“drama”地扮演起台湾八点档电视剧的角色,讲着一口台湾腔,惹得大家欢笑连连;但当谈到大陆求学经历和两岸关系时,她真诚乐观的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选择来大陆求学?”面对主持人的好奇发问,郑雅羚回答说:“首先是因为我认为大陆有更多的机会,其次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相关资料图)
原来,郑雅羚的母亲是台湾作家、主持人吴淡如的粉丝,而吴淡如曾经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博士班学习,所以她希望雅羚也能跟随自己偶像的脚步前往“千年学府”、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求学。
在收到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和亲朋好友分享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时,雅羚也曾收到身边中学的不解与反对。
“你为什么不留在台湾上学?”
“你为什么去那么远的地方?”
“你吃得惯那么辣的湘菜吗?”
“你想家了怎么办?”
“如果你后悔了怎么办?”
未知与焦虑在临行前充斥着她的脑海,但所幸,来到大陆后,在湖南大学度过了非常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时光。
“令我惊讶的是,我比想象中更快地适应了新生活。感谢新生军训让我与新同学们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同甘共苦。我们学会了如何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我们在骄阳下宣誓,一起站军姿,即使再苦再累,也坚持到底;我们高唱军歌,唱出我们努力做到最好的毅力与决心,这是我大学生活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在学校,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与陪伴为雅羚驱散乡愁。
“我与舍友和谐友爱、相互激励。舍友们教我如何在键盘上打汉语拼音、如何写简体汉字、如何听懂中国不同地方的方言和口音,现在我已经能分清上海话、武汉话和四川话啦。”
每次寒暑假结束返校时,雅羚总能品尝到舍友从家乡带来的各地美食;在生日时,朋友们会聚在一起悄悄为她准备惊喜和礼物;每逢传统佳节,老师会邀请她去家里一起吃团圆饭。在湖南大学,雅羚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珍贵的情谊。
向着梦想出发,勇担青年使命
“湖南大学不仅是温馨的家,还是一个我可以做梦、可以奔跑、可以茁壮成长的地方。”
校外的天地也分外广阔。在暑假期间,雅羚去了很多地方,领略祖国大陆的大好河山。“在宁夏,我探索了神秘的大漠,并见证了那里的居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在云南,我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在北京,我参观了紫禁城和鸟巢;在福建,我非常欣喜地看到这座兄弟省份有着与台湾如此相似的风土人情。”
“在大陆,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人生体验;在大陆,我看到了无限的机会和可能,我可以担任主持人主持海峡两岸盛大的活动,可以成为语言大使,让全世界听到我的声音;在大陆,我变得积极乐观、奋发努力、勇敢追梦。”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流淌在血液中、镌刻在基因里的传承不息,文化可以超越时空和地域。对两岸儿女而言,大陆是家乡;对年轻一代来说,是奔跑成长的圆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