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4月15日,我们在雷神山医院坚守68天后,终于等来了‘关门大吉’。两年后,我们来到了上海同仁们战斗的地方,现在轮到我们为上海尽一份力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项辉对记者说。
4月17日,湖北省增派第三批医疗队共130人驰援上海,项辉便是其中一员。“我们中很多人2020年都曾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有一线抗疫经历。”项辉说,抵达上海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20名医护人员对口支援上海华山医院北院,开展重症救治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天。
湖北援沪医疗队队员项辉在上海华山医院北院ICU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救治。(新华社发)
项辉告诉记者,最棘手的新冠肺炎危重病例常伴有两个因素:高龄、患有基础疾病。而在这个病房,医护人员面对的,大多是这样的患者。“患者症状都不一样,而且变化很快。医生护士必须全程紧绷,有任何波动立即出手。”项辉说。
源于2020年在武汉抗疫一线坚守两个多月的经历,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锦来说,给患者做俯卧位通气治疗,这样的治疗手段并不陌生。
湖北援沪医疗队队员在上海华山医院北院ICU病房内对患者进行救治。(新华社发)
这种方式能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减少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轻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改善患者肺部的通气状况。“这个当时在武汉抗疫中效果很不错,现在我们也在这边开展,帮助病人尽快康复。”李锦说。
两年前在武汉抗疫实践中摸索出来不少重症救治方法,正在上海派上用场——中心静脉置管、胸腔穿刺引流、俯卧位通气、心理疏导等治疗手段,以及多学科协作、中西医结合、院感防控细节处理等救治经验,正帮助更多的上海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我们每天都有多学科专家进行病例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开展专科会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罗云说,针对病区的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基础病较多的实际情况,团队采取多学科协作的方式,牢牢守住重症患者的生命线。
4月23日,一名患者在出院前和湖北援沪医疗队队员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截至目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负责的病区已有10余名重症患者转出。79岁的李先生,由于罹患慢性肺栓塞等多种基础性疾病,23日入院时还无法下床,只能用高流量氧气维持,经过一周的治疗,他已经能下床活动,28日从重症病区转到了普通病房。
“最近每天都有一两名患者从重症监护转到普通病区,这是最开心的。”李锦说,这是她第一次来上海,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还想去看看热闹的迪士尼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