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2018-2020年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的服务提供、卫生资源、公共责任三个维度14项指标进行试评价。
从近期公布的评价结果看,在全国32个省(市、区)中,安徽省基层卫生健康发展指数得分由2018年的第14名、2019年的第10名,提高到2020年的第7名,三年平均进步程度位列第6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部10个省份中,安徽省基层卫生健康发展指数得分由2018年的第5名、2019年的第3名,提升到2020年的第1名,三年平均进步程度位列第2名。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检验一个地方的健康卫生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就是看基层。显然,这样的“成绩单”表明,过去几年,安徽基层卫生健康发展成果丰硕,成色十足。
那么,安徽是如何做到的?
补短板
两年的时光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不算什么,但对于缺医少药的偏远山区居民来说,2019年安徽省开展为期2年的“百医驻村”,切切实实给他们带去了健康和希望。
驻村医生上门为村民检查身体。安徽省卫健委供图
三年前,复旦儿科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方庆丰接到任务后,很快驻扎到黄山市黟县湖田村卫生室,为当地的村民们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湖田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山路崎岖,十多年没有驻村医生,村民结构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家里的老人们大多数行动不便。
方庆丰驻村后,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使得湖田村村民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驻村的两年时间里,他共诊疗病人913人次,其专业的态度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待村民时的耐心、细心和责任感,得到了湖田村上下的交口称赞。
有数据统计,2020年、2021年安徽分别选派1400、1580余名医务人员下沉到医共体成员单位,轮训乡村医生分别2.2万、5.3万人次,消除了安徽省168个村医“空白点”。
“无论是‘百医驻村’,还是‘千医下乡’‘万医轮训’,安徽始终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数量不足、能力不强问题,真正让边远落后地区的群众就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医疗服务。”安徽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强改革
“如果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谁还愿意跑老远去县城呢?”在濉溪县铁佛镇村民郑虎的印象里,以前镇里的卫生院是条件差、水平低,啥病都看不好,还耽误时间。
然而,就在这两年,他的这一看法却发生了巨大改变:“乡镇卫生院现在真的可以了,看病还有县医院的专家坐诊,再不行还有市里面专家远程会诊,再也不用跑那么远瞧病了,治病治得真不赖!”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尹宗生教授在濉溪县医院名医工作站为患者做检查。冯树风 摄
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少出县”,2019年,安徽省探索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实行“两包三单六贯通”,将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按人头打包预付给医共体,对医共体实行清单制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并于2020年实现全覆盖。
如今,安徽省59个县(市)建立1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发展。全省县域内就诊率(住院)达到85%左右,基层门诊服务量占比达到60%左右。
在濉溪县医院副院长金正瑞看来,医共体改革有力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闲置了不该闲置的资源、市县级医院看了很多不必看的病、群众花了很多不必花的钱等问题。增质、提速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带给基层老百姓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重创新
“反复发作、头痛头晕……”在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医疗诊室内,社区医生将就诊者的症状输入智医助理,平台很快显示出就诊者的过往病史和症状,并给出辅助诊断。
如今,智医助理不仅可以通过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医生提高就诊效率,还可以通过智能外呼平台,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健康随访、通知传达、信息核实等任务,并生成统计分析图文报表,提高管理效率。
“以疫苗接种工作为例,需要电话、信息通知到辖区居民,任务量大。然而,通过智能语音随访助手,只需设置好呼叫任务,‘一键’就能推送至万余户居民,效率大大提升。”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用智医助理管理辖区内慢性病人信息。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2018年,庐阳区作为安徽首批五个试点之一,实施智医助理民生工程项目。而现在,智医助理已经覆盖安徽省105个县(区、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常态化规范应用,电子病历规范率达到96%以上。
自2019、2020年智医助理纳入安徽省民生工程实施,财政部门已经投入4.2亿元,快速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
“不断创新智慧医疗,让医疗过程时间缩短和距离的拉近,这大大提高了医疗的效率、质量,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安徽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项项改革、一项项创新,推动着安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并蒂花开。随着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健康安徽”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